从四方面认识轨道交通发展的未来

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和日中经济协会共同主办的中日城镇化合作展望研讨会在2014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期间召开。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参加了研讨会“大运输量交通解决方案”议题的讨论,他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看将来的轨道交通发展.

第一,我国有全球最大的高铁网,有全球最多城市的轨道网。按照通常的理解来讲,区域轨道、市域轨道、市域轨道,这些都有分别的对象、运行的标准、设站的规矩。将来的城市情况下怎么统筹好国家的体制分割,和各种系统之间怎么去衔接,用什么样的技术标准、用什么样的运行标准,组织的准,将来都应该是需要去考虑的。日本在这方面有非常好的成绩,这方面将来可以日中双方可以进行更多的交流,在这方面找到很大的合作空间。

第二,无论在城市群层面还是城市层面上,都需要推动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城镇化的发展。在大铁路网和城市轨道网统筹好、多层次轨道网的情况下,如何支撑、引导城市群、城市的转型发展,从而使这方面也有大的发展。特别是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明确了城市群作为城市的主体形态,显得更加的重要。在过去总结经验上,城市轨道线网的构建和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在这方面结合是不够的,需要进一步去努力。

第三,轨道本身是综合交通系统的一部分,它和城市群、城市轨道交通体系分工不同。

轨道交通作为城市综合交通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和我们的综合交通怎么去构建。这个我们最近也在反思,比如说全国最近已经通轨道的城市来讲,选择轨道出行的人,他们在轨道上的时间只占它全部出行时间的50%。也就是说有50%的时间是不在轨道上的。这个附表上也可以看到,像北京、上海、深圳,训练轨道出行人平均的出行速度达不到15公里,这个速度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国家的货运铁路面临不足,我们的平均铁路货运里程是13公里,日本的平均通行时间是不到40分钟,但是货运历程之达到30到40公里。同样在将来的轨道交通和城市空间的结合上,我们一定要强调将来我们是不能做沿用过去以道路去组织我们的城市,而应该以轨道交通组织我们的城市,快运走廊和机动车走廊做分离的关系。

第四是本身轨道交通是复杂的技术工程,在工程技术上我们如何处理好。这个层面,是统筹工程技术方面,我们和其他比较成功的城市相比,像香港的城市,香港的轨道换乘是非常便捷的,基本上可以实现同站换乘,但是我们国内的需要你走5分钟、甚至10分钟才可以解决问题。这是导致从工程设置上没有解决好,同样是运力的发展和运力的结合不够。

(tranbbs.com)


特殊服务保险服务

  • 火警119
  • 匪警110
  • 急救中心120
  • 交通事故122
  • 短信报警12110
  • 水上求救12395
  • 天气预报12121
  • 报时服务1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