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一年我市建成智能交通管控平台及视频监控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缉查布控系统、电子执法系统、指挥调度系统、分析研判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备运维监管系统8个子系统,实现了我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总体运行状况的大改善:“早晚高峰”时段路网平均拥堵时间下降17.78%,整体交通运行状态由“中度拥堵”变为“基本畅通”。
通过智慧交通系统实时了解区域车流量信息
“绿波带”让车辆通行无障碍
“我最近就爱从环翠区往经区跑,青岛路、海滨路都是一路畅通,真好!”昨日上午9时许,威租公司驾驶员王建峰高兴地说,自去年11月份以来,他就发现连接环翠区和经区的主干道——青岛路和海滨路特别通畅,只要保持每小时45至50公里的速度,一路上都是“绿灯”,从环翠区的威高广场前往经区的威海汽车站,用时较以前能够节约5分钟。
运行高效、收入增加、心情愉悦,这些令王建峰高兴不已的新变化正是智能交通管理服务系统“绿波带”应用而带来的新变化。
“所谓‘绿波带’,形象地说就是就是车辆通过一个绿灯后,此后只要保持每小时25公里至60公里的速度行驶,其后所经过的交通信号灯大多是绿灯。”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当遇到连续车流时,多个路口连续保持绿灯,可让车辆持续通畅前行;而当一条道路交通压力增大时,系统能在周边路口提前调节信号灯长短,从而引导车辆间隔通过,以确保道路畅通。“绿波带”利用交通信号灯的区域协调智能系统,同步放行车辆,提高了通行效率。
海滨路智慧交通诱导屏显示前方通畅
小芯片让大公交“先行”
“科技发力保畅通,不服不行!”K1公交车驾驶员毕庶涛说起智能交通管理服务体系,感慨不已。
“从高区的火炬大厦到经区的威海汽车站,原本要跑1小时的车程,自从车上安装了芯片之后,只需要50分钟。”毕庶涛说,车辆运行效率的提升得到了广大乘客的一致称赞。
是什么样的芯片能使车流中的公交车先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为记者解开了智能系统保障公交先行的神秘“面纱”——公交优先放行系统由安装在公交车上的检测卡(芯片)和路口的监测器组成,检测器可以自动识别公交车的“身份”,然后“聪明”地作出优先放行的决定。
“公交车距离路口100米外,监测器通过车上的检测卡就能发现它,然后监测器将这一信息传输给路口的信号灯系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说,K1、K2线公交车上安装了芯片后,当该车在压着绿灯尾通过路口时,信号灯会自动感应,延长绿灯时间,保证公交路权。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智能交通管理服务系统的8大子系统之一,信号控制系统对原有信号UTC平台进行升级,在城区主要道路安装联网信号机,建立交通信号联网控制系统,实现关键路口信号自适控制,同时对控制区域内的交通流进行实时监视、检测、控制、协调、诱导,有效改善市区交通状况,特别是有效解决了早晚高峰拥堵问题。
经调查,智能交通系统自投入使用后,工作日早高峰期间平均交通运行指数由6.37下降到3.34,晚高峰期间平均交通运行指数由7.37下降到3.78,交通运行状态由“中度拥堵”变为“基本畅通”;段调查范围道路网平均停车次数由9.12次下降为7.25次,降幅为20.5%;平均拥堵时间由45分钟减少为37分钟,降幅为17.78%;平均行程车速分别提高17.57%和13.99%。